採訪團走進中國黃梅戲博物館。
  “為救李郎離家園,誰料皇榜中狀元……”剛進入安慶城,一曲耳熟能詳的《女駙馬》就從遠處飄來,一座歷史名城浸潤在黃梅曲調中,顯得格外有魅力。昨天,皖鄂湘贛四省文化行來到安慶城,在這座星光熠熠的黃梅戲之鄉探訪追尋。
   戲曲之鄉處處可聞黃梅曲調
  安慶作為古皖之都和皖江的起源之地,素有“千年古城、百年省會、文化之都、戲曲之鄉”的美譽。黃梅戲起於清中晚期皖、鄂、贛,興於安慶周邊諸鄉。清中期,四大徽班進京,黃梅戲也從草台走向都市,從安慶走向外省,漸成氣候。新中國成立初期,全國漸有“黃梅家家雨”,遍地黃梅腔的局面。2006年,黃梅戲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首批非遺保護名錄。
  來到安慶,黃梅戲隨處可聞,仿佛浸在一座大戲園之間,外鄉來的客人聽著安慶本地人悠閑的對話,眨巴著眼睛聽不太懂內容,但卻像在聽一齣好戲,“黃梅戲中讀白對話部分,就是安慶方言。”市民的回答,都帶著對黃梅戲的熱愛和其為家鄉帶來的自豪。
  在安慶城裡,人人愛聽戲,個個會唱戲,一臺小小的收錄音機,攜帶方便,又可以囊括著無數的黃梅經典。晨練時,散步時,公園裡,車站旁,都可以聽見隨處播放的黃梅戲,聽著時,人們會不自覺地跟著哼上兩句。
   博物館里追尋黃梅前世今生
  中國黃梅戲博物館就坐落在安慶市湖心中路上,周邊被四個大湖所包圍,湖風蕩漾,風景秀麗宜人。採訪團來到博物館內,展廳內播放著黃梅戲曲大家嚴鳳英主演的電影《天仙配》迎客,黑白的老片子,嚴鳳英老師栩栩如生的表演,引得採訪團成員駐足觀看。
  看著一件件珍貴的藏品,採訪團瞭解著黃梅戲的前世今生。一張張參演劇照,一件件華麗的演出戲服,一段段戲曲簡介,一個個“梅花獎”得主,也都加深了採訪團對黃梅戲的瞭解。
  在展廳二樓入口旁,有一個體驗區。一部投影機正在屏幕上播放黃梅戲的經典曲目,在屏幕前方,擺放著七八條低矮的長條凳。幾名記者一同坐下,看著嚴鳳英扮演的女駙馬。“我中狀元不為把名顯,我中狀元不為做高官……”三湘都市報周末中心主任肖欣也跟著哼了起來,“平時就蠻喜歡聽的,會哼一點。”
   打造最“有戲”歷史文化名城
  黃梅戲是安慶不折不扣的文化大品牌,但如何利用好這張文化王牌,安慶也費了一番心思。目前,安慶市主要突出以“四個一”文化品牌建設為重點,來增強整體實力和競爭力,力爭成為全國最“有戲”的歷史文化名城。
  唱響“名戲”,扮靚“名城”,培育文化“名企”,服務“民生”,安慶一直在努力著。而黃梅戲作為安慶市最靚麗的文化品牌,在抓文化時,黃梅戲也首屈一指。而黃梅戲人才建設工程中,“師帶徒”的傳統模式又與現代教育模式有機結合,發揮老一輩藝術家和名家名角的“傳幫帶”作用,也將培育更多更好的黃梅戲年輕人才。
  在推進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,農民文化樂園建設也屬創新之舉。按照“一場兩堂三室四牆”的建設標準,建設文體廣場、禮堂、講堂、圖書閱覽室、文化活動室、民風民俗展示牆等等,目前,安慶已有兩村被列入試點。(記者 朱慶玲 陳群 蔣六喬 攝影報道)  (原標題:一曲黃梅調,唱響安慶城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l64rlxoy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